童生和监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两种不同身份。
1. 童生:
童生是指参加科举考试,但尚未通过乡试(即省试)的读书人。他们通常在地方州县参加乡试,如果未能考取举人(举人即乡试及第者),就被称为童生。童生需要经过严格的儒家经典学习,通过县试、府试等地方考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童生在科举制度中是一个基础的身份,是读书人通往仕途的起点。
2. 监生:
监生是指已经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身份,并被保送或通过其他方式进入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深造的读书人。国子监是专门培养官员的机构,监生在这里可以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为将来参加会试(即全国性的考试)做准备。监生在科举制度中的地位比童生高,他们已经通过了地方考试,具备了更高的资格。
简而言之,童生是尚未取得举人身份的读书人,而监生则是已经获得举人身份,进入国子监深造的读书人。两者在科举制度中的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