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通常不会直接使用“上午”和“下午”这样的词汇。在中国古代,一天被分为“辰时”和“时辰”来表示时间。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例如:
.png)
上午的时间通常指的是“辰时”,从早上7点到9点,即“辰时”。
下午的时间则指的是“未时”到“酉时”,即从下午1点到3点为“未时”,从下午3点到5点为“申时”,从下午5点到7点为“酉时”。
“上午”和“下午”这样的现代词汇是后来随着时间观念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在古代文献中,人们可能会用“朝”、“昼”、“暮”等词汇来表示早上、白天和傍晚。例如,“朝”可以指早上,“昼”可以指白天,“暮”可以指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