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内部结算审计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法规遵守性审查:
审查工程结算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确保结算过程和结果符合国家审计署、财政部门等主管部门的要求。
2. 合同执行情况审查:
审查工程结算是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包括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等。
核实合同变更、索赔等事项的处理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3. 结算依据审查:
审查结算依据是否充分、准确,包括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人工费等。
核实结算过程中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4. 成本控制审查:
审查工程结算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存在超支现象。
分析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5. 财务合规性审查:
审查结算过程中的财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
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效益分析:
分析工程结算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节约率等。
评估工程结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7. 风险控制:
识别结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合同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8. 报告与建议:
编制审计报告,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提高结算管理水平。
9. 跟踪整改: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整改效果。
10. 内部沟通与协调:
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工程结算的实际情况。
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工程内部结算审计职责旨在确保工程结算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