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又称为农历或旧历,是一种以月亮的周期为基准来安排月份和年份的历法。阴历的月份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划分的,通常一个月为29天或30天,一年为12个月,大约为354或355天。由于阴历的年长度比太阳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约11天,因此阴历的年份与季节并不完全对应。
阴历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月份长度:阴历的月份长度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划分,通常一个月为29天或30天。其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2. 年份长度:阴历的一年为12个月,大约为354或355天。
3. 闰月:为了使阴历的年份与季节保持一致,阴历中会设置闰月。通常情况下,每19年设置7个闰月,闰月插在农历13月之后。
4. 节日:阴历中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的日期都是根据阴历来确定的。
5. 应用范围:阴历在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
阴历与阳历(公历)有所不同。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基准,一年为365天或366天。两者在日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阴历和阳历的节日日期在每年的具体日期上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