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救树,古文如下:
徐稚者,吴人也。幼而聪颖,性至孝。一日,其父植桑于庭,稚见桑树生长甚速,心生怜悯,遂曰:“此树生长迅速,必将枝繁叶茂,何不救之,使其久远?”乃取斧,断其枝,以示保护。
父闻之,怒曰:“吾植此树,欲其成长,以供吾用。汝何故断其枝,是何道理?”稚答曰:“父恩如山,子孝如水。山虽高,水必流。此树虽小,亦宜呵护。今断其枝,正所以爱之也。”
父默然良久,乃悟其意,叹曰:“吾儿真孝子也!”自是以后,徐稚更加孝顺,常以慈心待物,人皆称其仁孝。
岁余,桑树果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徐稚见之,喜不自胜,乃作文以记其事,曰:“吾父植桑,吾断其枝,以报慈恩。今树成矣,愿父享其果实,以证吾孝。”遂呈于父前,父览文而泣,知其子之心矣。
徐稚救树,遂成佳话,传颂至今。后人多以之喻孝,曰:“徐稚救树,孝心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