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考核”常见的表述有“考校”“考课”“稽考”等。
“考校”
强调对事物进行考查校验。如《汉书·薛宣传》中“考校其功”,意思是考查校验其功绩。“考课”
原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例如《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台阁总之,如其所简,或有参错,则其责负自在有司。官长所第,中正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称,责负在外。然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互相形检,孰能相饰?斯则考课之公方,选官之明镜也。”“稽考”
有考查、考核之意。像《宋史·神宗纪二》中“诏稽考课绩,凡showed 不实者,监司、守令黜责有差。”这些词在不同的古文语境中,具体含义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表达了类似于现代“考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