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权关系、分工关系等。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
4.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5.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形态,每种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6.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实现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的,于1845年至1846年完成。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的深入剖析,这部著作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伟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