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木右子念什么
左木右子的字形结构非常独特,其字义和读音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字读作“杍[zǐ]”,其中的“木”部首直观地展示了该字与木材的紧密联系。首先,从“梓”这一古义来看,左木右子与一种名为梓的落叶乔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左木 右子 这个字是 杍 读音:[zǐ]部首:木 释义:古同“梓”,一种落叶乔木。 加工木材。 木工。
是梓字。梓拼音zǐ。部首木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五笔SUH、仓颉DYTJ、郑码FSE、四角40941。结构左右、电码273区位728统一码6893。梓zǐ(ㄗˇ)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梓宫(皇帝的棺材)。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檵 jì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可以提制栲胶,子实可以榨油。花和茎、叶可入药。
基本字义 ● 枢 (枢)shū ㄕㄨˉ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左木右斥是什么字
1、“柝”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属于现代汉语规范中的二级字,其标准发音为“tuò”。最早在古代文献中,“柝”字归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类别,体现了汉字构造中的声旁和形旁相结合的特点。“柝”的基本含义是指古代用于打更的梆子,这一用途在古诗文中频繁出现,如“朔气传金柝”便是对这一用法的生动描绘。
2、左木右斥组成的字是“柝”,读作“tuò”。以下是关于“柝”字的详细解释:基本含义:在古代,“柝”指的是用于打更的梆子,这一用途在古诗文中频繁出现。引申含义:“柝”还有着与“拓”字相同的含义,即开拓、扩展。
3、zhà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槎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槎 chá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五笔86:SUDA 五笔98:SUAG 仓颉:DTQM 笔顺编号:1234431113121 四角号码:489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9CE 基本字义 木筏:浮~。泛~。星~。乘~。同“茬”。
4、四个木字(上下各两个木字)念(peng),这是尹训银再造甲骨文、金文“peng”。
5、札字作为汉字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习俗。札字的出现和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也为后人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窗口。札字的结构简单而精妙,其左木右札的组合,既体现了汉字构字的规律,也展现了汉字美学的独特魅力。
左木右区是什么字?
基本字义 ● 枢 (枢)shū ㄕㄨˉ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枢 繁体字:枢 添至备忘录 拼音:shū 注音:ㄕㄨ 部首:木,部外笔画:4,总笔画:8 五笔86:SAQY 五笔98:SARY 仓颉:DSK 郑码:FHOS 笔顺编号:12341345 四角号码:4191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7A2 基本字义 ● 枢 (枢)shū ㄕㄨˉ◎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
田字格中的“枢”字 拼音:shū 注音:ㄕㄨ 部首:木,部外笔画:4,总笔画:8 五笔86:SAQY 五笔98:SARY 仓颉:DSK 郑码:FHOS 笔顺编号:12341345 四角号码:41914 UniCode:CJK [1]编辑本段汉字释义 〈名〉 (1)(形声。从木,区声。本义:户枢。
枢 读音:[shū]部首:木五笔:SAQY 释义:门上的转轴:户~不蠹。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椽chuán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基本字义 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子。~笔。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东宇西房数十~。
左木右节念什么
1、栉(zhi),(鳞次栉比)基本字义 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比。 梳头:~发。~沐(“沐”,洗脸)。 剔除:“~垢爬痒”。 详细字义 〈名〉 (形声。从木,节声。本义:梳子、篦子的总称)同本义 [comb]栉,梳比之总名也。——《说文》。
2、栉zhì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86:SABH 五笔98:SABH 仓颉:DTSL 笔顺编号:123412252 四角号码:449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809 基本字义 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比。梳头:~发。~沐(“沐”,洗脸)。剔除:“~垢爬痒”。
3、这个字念“ZHI”四声。鳞次栉比 发音 lín cì zhì bǐ 释义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处 《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4、读音:[zhì]部首:木五笔:SABH 释义: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 梳头。 剔除。
5、节棁,即节和棁的合称。节,指的是屋柱上端顶住横梁的方木;棁,则是梁上的短柱。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描述了节棁在建筑中的作用:“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之华也。
左木右节是什么字
1、栉(zhi),(鳞次栉比)基本字义 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比。 梳头:~发。~沐(“沐”,洗脸)。 剔除:“~垢爬痒”。 详细字义 〈名〉 (形声。从木,节声。本义:梳子、篦子的总称)同本义 [comb]栉,梳比之总名也。——《说文》。
2、栉zhì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86:SABH 五笔98:SABH 仓颉:DTSL 笔顺编号:123412252 四角号码:449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809 基本字义 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比。梳头:~发。~沐(“沐”,洗脸)。剔除:“~垢爬痒”。
3、发音 lín cì zhì bǐ 释义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处 《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左木右边?
是梓字。梓拼音zǐ。部首木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五笔SUH、仓颉DYTJ、郑码FSE、四角40941。结构左右、电码273区位728统一码6893。梓zǐ(ㄗˇ)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梓宫(皇帝的棺材)。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在汉语中,枞这个字拥有两种读音:cōng与zōng。其中,cōng的含义丰富。它特指一种常绿乔木,这类树木的茎干通常非常高大,树皮呈现出灰色,小枝则为红褐色。这种木材不仅可用作器具的制作材料,还因其坚固耐用的特性,成为优质的建筑材料。此外,枞也被称为“冷杉”,是一种常见的林木种类。
栌 读音:[lú]部首:木 五笔:SHNT 释义:落叶灌木,花黄绿色,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家具,亦可做染料。通称“黄栌”。柱上方木,斗拱。
桷 jué 名 方形的椽子 [square rafter]细木为桷。——韩愈《进学解》又如:桷杙(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指横平可作桷的树枝 [twig,wood]鸿渐于木,或得其桷。
椽chuán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基本字义 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子。~笔。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东宇西房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