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如下:总面积:43,824公顷。其中,核心区域为14,663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5,608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3,553公顷。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9°00′—129°30′,北纬48°33′—48°50′之间。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广阔,总面积达到43,824公顷。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为14,663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5,608公顷,实验区面积则为13,553公顷。这个保护区坐落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伊岭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9°00′—129°30′,北纬48°33′—48°50′之间。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概述乌伊岭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玛瑙、珍珠岩、石灰岩、水晶等,其中黄金和玛瑙石已进入开采阶段。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林木种类繁多,如落叶松、白桦、柞树、黑桦、红松、云杉等,为保护区增添了生机。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开山河瀑布:人工凿成:为防止水毁公路,早期林业工人人工凿成的瀑布。高度与景观:高达30多米,形成深潭,水波四溢,流淌成小河,环境优美,有白桦林和峻峭岩石。
乌伊岭区属于哪个县
乌伊岭区不属于任何县级单位,它是县级区,直接隶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以下是关于乌伊岭区的详细说明:行政级别:乌伊岭区是县级行政单位,与县、县级市等平级。地理位置:乌伊岭区位于伊春市区北端,小兴安岭的东段,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相邻区域:南与汤旺河区接界,西隔库尔滨河毗邻红星区。旅游景点:拥有开山河瀑布、独秀峰、汤旺河源头、清代皇家狩猎场等著名景点。
乌伊岭区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伊春市区北端,小兴安岭的东段,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其主要特点如下:地理位置:南与汤旺河区接界,西隔库尔滨河毗邻红星区,西北与逊克县接壤,东、东北与嘉荫县毗邻。区域面积: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达3162平方公里。
乌伊岭区是县级区,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不属于任何县级单位。原乌伊岭区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伊春市区北端,小兴安岭的东段,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南与汤旺河区接界,西隔库尔滨河毗邻红星区,旅游景点有开山河瀑布、独秀峰、汤旺河源头、清代皇家狩猎场等。
乌伊岭区位于伊春市的北部边界,东邻嘉荫县,南与汤旺河区接壤,西北与逊克县相邻。作为南乌铁路的终点站,它在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区政府的办公地点设在乌伊岭街,距离市区中心约153公里,总面积达到3162平方公里。区域内除了区政府,还有乌伊岭街道办事处等行政机构。
乌伊岭区,源自百度地图的数据,其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的峰顶,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地带。这片区域总面积达到3081平方公里,居住着约6万人口,其中包括回、满、赫哲、彝、蒙古和朝鲜等六个民族,体现了区域的多元文化特色。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如下:筹建与成立:乌伊岭区域的历史进程始于1964年,这一年开始筹建乌伊岭林业局。同年10月,伴随着林业局的建立,伊春市乌伊岭区正式成立,成为伊春市的一部分。成为市辖区:1992年,乌伊岭区正式成为伊春市的市辖区,人口总数为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约为57万人。
区政府和乌伊岭林业局的总部设在乌伊岭街。在2007年8月,乌伊岭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被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大地位。
乌伊岭,以其蒙古语的含义“长满树林的山岭”闻名,是伊春林区中开发较晚的区域。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始于1964年,当时乌伊岭林业局开始筹备,随后在1967年正式投入运营。同年10月,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伊春市设立了专门的行政区——乌伊岭区,标志着这片区域正式成为伊春市的一部分。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多样性: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小兴安岭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独具特色,展现了高纬度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典型性和稀有性。这里的森林、河流和湿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乌伊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3824公顷,于2000年1月被批准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被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加入国家生物圈保护区。该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过渡地带,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是我国高纬度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稀有性的林间湿地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