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描写八达岭长城的诗句有哪些?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长城 【唐】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弯着手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岑岭,红旗随风翻卷西风。
刻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诗句
1、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石壁上,刻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著名诗句。这首诗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以及革命先辈们的豪情壮志。诗中提到,当天空高远,白云淡薄,南飞的大雁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时,人们不禁感慨万千。然而,真正的英雄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他们渴望征服高山,到达远方。
2、千里长城,天堑无涯。——王之涣《登鹳雀楼》长城万里,不向秦时。——杜甫《登高》长城沙漠,万里无人烟。——李白《赠汪伦》长城内外,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长城千里梦,一觉天下秋。——辛弃疾《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3、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描绘了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边塞秋天的风烟景象。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反映了古代将领的英勇事迹和战争的惨烈。《登八达岭》 沈用济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描绘了诗人骑马出居庸关,蜿蜒曲折地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情景。
有没有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诗词
1、《从军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译文: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2、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卢照邻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卢照邻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3、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
4、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同前)/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同前) 饮马长城窟 作者:子兰 游客长城下,饮马长城窟。 马嘶闻水腥,为浸征人骨。 岂不是流泉,终不成潺湲。 洗尽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还魂。 空流呜咽声,声中疑是言。
5、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清)顾炎武 八达岭长城古诗咏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6、八达岭长城古诗咏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关于长城的诗句
1、千里长城,天堑无涯。——王之涣《登鹳雀楼》长城万里,不向秦时。——杜甫《登高》长城沙漠,万里无人烟。——李白《赠汪伦》长城内外,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长城千里梦,一觉天下秋。
2、长城,这座古代中国的伟大奇迹,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千年,绵延不绝。秦始皇时期,动员了近百万劳动力,耗时多年,筑起了雄伟的长城,用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3、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登长城 【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长城 【唐】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4、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万里长城横玉带”。黄慧真《送水云归吴》:“万里长城风雨横”。郑起《饮马长城窟》:“长城万里谁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