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慷慨就义的诗句
1、《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我认为古代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的诗,最著名的是南宋末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1236——1283),江西吉州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为什么唐代有很多边塞诗
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其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一方面,强大的边防力量和时代自信的氛围为边塞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边塞的广阔天地,异域的风土人情,战争的激烈场面,都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得边塞诗成为唐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时匈奴南下侵略中国,唐朝就派一些士兵去打仗,可当时朝廷很腐败,派去的都是无能、懦弱的人,人们常常叹息说:要是我们有李广那样的将军就好了。正如王昌龄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诗中的飞将就是指李广,可见当时的时代背景多么落魄。
同时周边少数民族也在逐渐崛起扩张,使得唐朝边境冲突较多,也因此催生了许多边塞诗。唐朝历史可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边塞诗风格与基调也有所不同。
边塞诗是唐朝初中期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什么唐朝会有这样一段边塞诗盛行的阶段呢?我们所熟悉的初唐四杰杨炯的这首《从军行》,就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
民族危机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刘琨和祖逖志于恢复汉家河山,谱写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篇章。晋阳经历战乱,已成空城,并州刺史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为汉族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
他改名换姓,潜伏在赵襄子的封地邢邑(今邢台市),等待时机。一次他试图在茅厕中刺杀赵襄子,未果被捕。赵襄子感其忠义,将他释放。豫让再次策划刺杀,不惜自毁容貌,潜伏在芦苇荡中。最终,他请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象征性地刺杀以报仇,然后自杀。
源出韩愈《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中的感慨二字,后人改为慷慨,如明人沈榜《宛署杂记·民风》: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便说燕赵一带多有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
燕赵之地古来就有许多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出处: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裁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的名胜而闻名四方。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文人墨客经常吟诵豫让的故事。
自古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乃复仇雪恨之乡。李白很敬仰侠士的潇洒倜傥、快意恩仇。其《少年行》云:“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呼庐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在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相呼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什么意思
1、“大风起兮云飞扬”描绘了刘邦在风云变幻中凭借威势和决心征服天下的豪情壮志,象征着力量与气势的崛起。这句诗反映了刘邦在征服天下后,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象,内心涌动的豪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力拔山兮气盖世”则展现了项羽个人的非凡力量与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
2、解释: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句话展现了一片磅礴的自然景象。大风刮起,云彩随之翻腾飞扬,形容气势之宏大,有如英雄气概的兴起。 “力拔山兮气盖世”: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超凡的力量和气势。“力拔山”形象地描绘了力量大到可以移动山岳的景象,体现了无与伦比的英勇和威武。
3、答案: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一句充满气势和象征意义的诗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和壮丽景象的结合,描绘出一种风起云涌、英雄挺立的场景。
4、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有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描绘的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力量与气势的崛起。这句诗表达了在风云变幻中,刘邦凭借威势和决心,征服了天下,最终回归故乡的豪情壮志。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意味着他的统治疆域广大,影响力深远,心向故土。
5、“大风起兮云飞扬”描绘的是刘邦在平定叛乱后凯旋归乡时的豪情壮志,而“力拔山兮气盖世”则展示了项羽的勇猛无敌和无人能及的气势。“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句诗出自刘邦的《大风歌》。
6、“大风起兮云飞扬”意思是: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力拔山兮气盖世”意思是: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大风起兮云飞扬”出自汉代刘邦的《大风歌》。 原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