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做如何防护?
按照大体积施工技术方案制定养护措施,在浇注完成后12h内要及时覆盖保温层,保温层下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超过20℃.2)模板拆除后,不可立刻用冷水浇喷,其表面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进行养护,不能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超过25摄氏度,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保湿保温。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混凝土浇筑后,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以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解析】要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裂缝,就要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这就必须减少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
保温保湿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均匀分布,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因此,必须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做专项方案对浇筑过程及浇筑后都要有有效的措施:温度监控措施:根据气候、原材料和混凝土水化热的情况,当气温出现较低温度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可能超出规范要求,因此,采取相应的测温监控仍然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允许温度是多少
1、根据2011年《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规定: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度、内表温差不大于25度,两者必须同时满足。
2、大体积混凝土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0℃。具体解释如下:概述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结构厚实、单位体积和表面积较大的混凝土,由于其具有较大的体积,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裂缝等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坝等关键部位。
3、混凝土浇筑体的最大温升不宜大于50℃,以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力,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同时,在混凝土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至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4、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2~3天内部温升可高达近100°C,而钙矾石分解温度是70°C,但是温度降到70°C以下时,钙矾石会再次生成,即延迟钙矾石。
5、要降低浇筑温度必须从降低砼出机温度入手,其目的是降低大体积砼的总温升值和减小结构的内外温差。降温速率:国家规范对于温度控制有前述规定,但对于降温速率未提出明确要求。如大体积砼升温时内表温差过大,会造成表面裂缝;那么降温速率过快,会造成贯穿性冷缩缝,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圆形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如何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下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公分,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大体积混凝土的破坏机理,现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混凝土在浇筑、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毛细孔、空隙及材料的裂隙缺陷,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这些缺陷部位将产生高度的应力集中,并逐渐扩展发展,形成大体积混凝土体中的微裂纹。
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基础结构浇筑:直浇道的施工技术适用于各种强度要求的建筑基础结构,例如地基、建筑中的墙壁、梁等。大型工程浇筑:大型建筑物、水坝、隧道和桥梁等大型工程都适合采用直浇道的施工技术,以确保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保证其品质。
而HRB400及以上级别的螺纹钢筋虽然强度更高,但由于价格较高,较少用于普通民用建筑,更多应用于特殊建筑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水工工程等。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分为直条和盘圆两种交货状态,具体使用哪种形式取决于施工需求。光圆钢筋因其表面光滑,易于弯曲成型,适用于需要弯曲的部位。
这个其实砼硬了就可以放一部分水了,如果气温20度以上,那第二天拆模板后就可以放20-30cm水,以后每天加20-30cm,这样随着砼强度的提高估计7天就可以放满水了。你不用担心,水泥硬化就是要水的,有水一般不会裂缝,而且强度更高,继续加水吧,没事的。
混凝土结构拆模的要求是什么?
1、侧模拆除:混凝土强度需达到5MPa及以上,且表面和棱角在拆模过程中不会受到损伤,此时方可安全拆除侧模。 底模拆除:混凝土强度需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底模拆除时的强度足以支撑构件,具体强度要求见下表。
2、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条,板类构件的拆模强度要求如下:跨度≤2米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50%;跨度在2米到8米之间时,强度应达到75%;跨度超过8米时,强度应达到100%。
3、混凝土拆模时间的一般规范要求是在平均气温不低于20°C的条件下,15天后可以拆模。然而,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按照规范的时间拆模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完工。
4、混凝土模板拆除要求如下:承台模板:承台一般使用砖胎膜,这种模板通常不需要拆除。有底模存在的情况:跨度大于8米: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需达到100%。跨度小于等于8米: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需大于85%。
5、跨度大于 8 米的梁,混凝土强度要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悬臂构件:悬臂构件拆模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侧模拆除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对于墙体大模板,在常温下则要求强度达到 1N/mm 时方可拆除。
6、混凝土拆模强度的要求是多少? 在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设计中没有具体要求,那么:- 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并且表面的棱角不会因为拆模而受损时,才可以拆除。 底模的拆除时间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以下表格中的规定后方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