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专业术语继承了汉代建筑的传统,并有所发展。以下是一些东晋时期常见的建筑专业术语:
1. 栋梁:指房屋的主梁,是支撑房屋结构的重要构件。
2. 椽子:位于栋梁之上,支撑屋顶的木条。
3. 斗拱:一种在立柱和横梁之间起过渡作用的建筑构件,具有装饰和结构功能。
4. 飞檐:指屋檐向外伸出部分,常用于装饰。
5. 瓦当:安装在屋檐下的瓦片,上面常刻有图案或文字。
6. 墀头:指门、窗等洞口周围的装饰性构件。
7. 墀室:指房屋内部的隔断墙。
8. 壁柱:位于墙壁上的柱子,用于支撑墙体。
9. 瓦脊:位于屋顶正中的瓦片,形状类似脊梁。
10. 檐口:屋檐的边缘部分。
11. 门扉:门扇,指门的两个板状部分。
12. 窗棂:窗户的框架,常用于装饰。
13. 斗拱出跳:斗拱向外延伸的部分。
14. 悬山:指屋顶两端向下倾斜,中间高起的形式。
15. 歇山:指屋顶两端向上翘起,中间高起的形式。
这些术语反映了东晋时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对后世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