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月初七(人节)不能出门?有什么讲究吗?
1、有说法认为初七是人节,不宜出门,这源于“七不出,八不归”的老话。 实际上,“七不出”是指出门前要确保七件事齐备:柴米油盐酱醋茶,即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八不归”则是指回家前要避免八种道德缺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视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2、正月初七为人节,这一天民间有吃七宝羹、戴人胜、赠花胜、出游、登高、捞鱼等风俗。在传说里人类的始祖女娲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这个节日在魏晋时期之前,是一个单纯的祭祀和占卜的日子,在魏晋之后,开始加入了除祭祀之外的庆祝活动。
3、正月初七被称为人节,民间有吃七宝羹、戴人胜、赠花胜、出游、登高、捞鱼等习俗。传说中,女娲在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类,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在魏晋时期之前,这一天主要是祭祀和占卜的活动,到了魏晋之后,除祭祀外,开始有了庆祝活动。
4、正月初三:初三被称为赤狗日,不宜外出拜年,以免与人发生口角。初三还有“穷鬼日”的称呼,家家户户会打扫卫生,将初一至初二的垃圾清理出去。正月初四:初四有“三羊开泰”的说法,是灶王爷查户口的日子,人们会准备供品,迎接灶神回民间。正月初五:初五被称为“破五”,之前的禁忌到了这天可以破除。
5、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身体健康。捞鱼习俗:部分地区还有捞鱼的习俗,寓意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祭祀与占卜:在魏晋时期之前,大年初七主要是一个祭祀和占卜的日子,用以祈求新年的平安和顺利。这些习俗和讲究共同构成了大年初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在“人日”这一天,人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家长不会在这一天批评孩子。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被认为预示着一年中人们会身体健康;如果阴雨,则可能会有疾病和瘟疫。 正月初七也被称为“人节”,它的起源与古代神话有关。